在線BOD(生化需氧量)監測儀通過模擬水體中微生物的代謝過程,持續監測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含量,是評估水體有機污染程度的重要設備。由于其工作原理涉及微生物活性、復雜反應過程及精密機械結構,長期運行中易因多種因素出現故障。準確判斷故障原因,是及時修復并保證數據有效性的前提。 一、傳感器與檢測單元故障 溶解氧傳感器異常是最常見的故障之一。BOD監測依賴對水樣中溶解氧消耗的測量,若傳感器響應遲鈍或讀數漂移,會直接導致BOD值偏差。可能原因包括:傳感器膜片被生物膜、油污覆蓋,阻礙氧氣滲透;電解液耗盡或變質,影響電極反應;溫度補償功能失效,導致不同水溫下的溶解氧換算誤差。此外,傳感器校準不當(如校準液濃度不準確、未進行溫度校正)也會引發檢測值異常,表現為BOD結果持續偏高或偏低。 微生物膜(或生物反應器)性能下降會導致檢測失效。部分bod監測儀">在線bod監測儀采用固定化微生物膜作為反應載體,若微生物因營養不足、毒性物質侵害或溫度驟變而失活,會使有機物降解能力下降,表現為BOD測定值偏低。微生物膜長期使用后若發生老化、脫落,或被懸浮顆粒物堵塞,也會阻礙底物與微生物接觸,導致反應效率降低。 光學檢測系統故障多源于污染或老化。采用熒光法、比色法輔助檢測的儀器,若光學窗口附著藻類、沉積物,會干擾光線傳輸,導致信號減弱或失真。光源衰減、光電探測器靈敏度下降等硬件老化問題,也會使檢測信號不穩定,出現數據波動頻繁的現象。 二、管路與進樣系統故障 進樣管路堵塞或泄漏會直接影響檢測流程。水樣中的懸浮顆粒物、藻類易在管路彎頭、閥門處堆積,導致進樣量不足或斷流,表現為儀器頻繁報“進樣失敗”。若管路接口松動或材質老化開裂,會造成水樣泄漏,不僅影響檢測準確性,還可能因廢液滲漏損壞儀器內部電路。在高濁度水體或工業廢水監測中,管路堵塞的概率更高,尤其需要注意預處理裝置的過濾效果。 蠕動泵(或計量泵)故障會導致進樣精度下降。泵管磨損、老化會使輸液量不穩定,表現為實際進樣量與設定值偏差;泵的驅動電機故障或傳動機構卡頓,會導致進樣中斷或流速異常。此外,泵管安裝過緊會加速磨損,過松則可能漏氣,影響負壓進樣效果,這些安裝不當問題也會間接引發進樣故障。 預處理裝置失效是管路系統故障的重要誘因。濾網、沉淀池等預處理組件若未及時清潔,會失去過濾作用,導致大量雜質進入檢測系統;自動反沖洗功能故障(如反沖洗泵不工作、閥門切換錯誤),會使預處理裝置自身堵塞,進一步加劇進樣管路的污染。 三、數據傳輸與控制系統故障 通訊模塊異常會導致數據上傳中斷。采用無線傳輸(如4G、LoRa)的儀器,若SIM卡欠費、信號被遮擋或天線接觸不良,會出現數據發送失??;有線傳輸的儀器可能因網線松動、接口氧化導致通訊中斷。此外,監測平臺的IP地址、端口號等參數設置錯誤,也會使儀器與平臺無法正常通訊,表現為“在線但無數據”。 控制系統程序故障會引發運行紊亂。主板固件bug可能導致儀器在某一檢測步驟卡滯(如一直停留在“攪拌”階段);參數設置錯誤(如反應時間、溫度閾值設定不合理)會使檢測流程異常終止。突然斷電、電壓波動可能造成程序丟失或錯亂,重啟后需重新加載參數或恢復出廠設置。 繼電器、電磁閥等執行部件故障會影響動作響應。例如,控制進樣閥、排水閥切換的電磁閥卡滯,會導致水樣無法按程序進入反應池;加熱模塊的繼電器失效,會使反應溫度無法達到設定值,影響微生物活性和反應速率。 四、環境與操作因素引發的故障 溫度劇烈變化會影響儀器穩定性。BOD檢測對溫度敏感(通常需控制在20℃±1℃),若儀器安裝在無溫控的戶外環境,夏季高溫會導致反應池溫度超標,冬季低溫則會抑制微生物活性,均可能造成BOD值偏低。溫度波動還會使管路內產生冷凝水,混入水樣后影響檢測濃度。 水樣基質復雜會加劇故障風險。工業廢水中的重金屬、強氧化劑、有機溶劑等物質,會毒害微生物或腐蝕管路;高鹽度水樣可能導致傳感器電極極化,影響溶解氧檢測;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水樣易產生泡沫,干擾液位檢測和溶解氧測量。 維護不當是故障頻發的人為因素。未按周期清潔傳感器、更換泵管,會加速部件老化;校準不及時或使用過期標準液,會導致檢測精度持續下降;長期停機后未做預處理(如沖洗管路、活化微生物),重啟時易出現管路堵塞或微生物失活。 五、結語 在線BOD監測儀的故障多由“硬件老化+環境干擾+維護不足”共同作用導致,且不同故障可能表現出相似癥狀(如數據異常)。排查時需結合儀器運行日志、現場環境及維護記錄,從傳感器性能、管路狀態、程序運行等維度逐步排查。建立定期維護計劃(如每周清潔管路、每月校準傳感器、每季更換易損件),可大幅降低故障發生率,確保BOD監測數據的連續性與準確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