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水硬度檢測儀作為實時監測水體中鈣、鎂離子濃度的關鍵設備,廣泛應用于工業循環水、鍋爐用水、飲用水處理等領域。其長期穩定運行依賴規范的維護保養,若忽視細節,可能導致檢測精度下降、設備壽命縮短,甚至引發生產故障。以下從核心部件維護、日常操作規范、環境控制等方面梳理注意事項。 一、傳感器的維護要點 傳感器是檢測數據精準度的核心,需重點關注清潔與校準。檢測鈣、鎂離子的電極傳感器易受水中膠體、有機物附著,每周需用軟毛刷蘸取稀鹽酸(5%濃度)輕輕擦拭電極表面,去除結晶垢層,避免用硬物刮擦電極膜——膜層破損會直接導致檢測信號失真。清潔后用去離子水沖洗30秒,確保殘留酸液徹底清除。 定期校準是保證精度的關鍵。建議每月用標準鈣鎂溶液(如100mg/L、500mg/L)進行兩點校準:先將傳感器浸入低濃度標準液,待讀數穩定后記錄;再換高濃度標準液重復操作,儀器會自動修正檢測曲線。若校準偏差超過±5%,需檢查電極是否老化——正常電極使用壽命為6-12個月,超過期限應及時更換,避免因靈敏度下降導致數據漂移。 對于采用光度法的檢測儀,流通池的透光窗需特別保護。每日停機后用鏡頭紙蘸無水乙醇擦拭透光面,清除水樣殘留的油污和微生物膜,確保光路通暢。若發現窗面有劃痕,需立即更換流通池,否則會因光散射影響吸光度測量。 二、管路系統的保養規范 水樣流通管路的通暢性直接影響檢測穩定性。每周需檢查進樣管路是否有彎折、堵塞,尤其在處理高濁度水體時,前置過濾器濾芯需每3天更換一次,防止泥沙、鐵銹進入檢測單元。對于工業循環水等易結垢的場景,可在管路中加裝自動反沖洗裝置,設定每日凌晨自動沖洗10分鐘,沖掉管壁附著的鈣鎂沉淀物。 管路接口的密封性不容忽視。每月檢查各接頭處是否有滲漏,若發現管路接口處有白色結晶(鈣鎂鹽沉淀),需拆卸接頭,用細砂紙打磨密封面后重新緊固,必要時更換O型密封圈——建議選用耐老化的氟橡膠材質,避免普通橡膠圈長期接觸硬水發生溶脹。 試劑管路(如用于滴定法的EDTA試劑管)需單獨維護。每次更換試劑后,需手動排氣泡:打開試劑泵,讓試劑連續流通2分鐘,觀察管路中是否有氣泡殘留,氣泡會導致滴定劑量不準確,使硬度計算值偏高。長期停用(超過7天)時,需用去離子水沖洗試劑管路,防止試劑結晶堵塞。 三、電路與控制系統的維護 儀器電路部分需防潮防塵??刂泼姘宓耐L口每周用壓縮空氣吹掃一次,清除積塵,防止散熱不良導致主板過熱。在潮濕環境(如地下泵房)使用時,需在儀器內部放置干燥劑,每月更換一次,避免電路板受潮短路。 觸摸屏與按鍵需輕柔操作,避免用尖銳物體點擊屏幕,若出現操作延遲或按鍵失靈,先檢查連接線是否松動,而非強行拆卸。數據存儲模塊(如SD卡、硬盤)每季度需備份一次檢測數據,防止突發斷電導致數據丟失,同時格式化存儲介質,釋放存儲空間。 對于帶自動溫控功能的檢測儀,需定期檢查加熱模塊。用溫度計測量檢測艙內實際溫度,與設定值對比,偏差超過±1℃時,需校準溫控傳感器,否則溫度波動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(如滴定法中溫度每變化1℃,反應速率可能偏差2%)。 四、環境與應急處理注意事項 設備安裝環境需避開強干擾源。遠離大功率電機、變壓器等電磁設備,避免檢測信號受干擾出現跳變;同時避免陽光直射,環境溫度控制在15-35℃,溫度劇烈變化會導致電極響應遲緩——冬季需防止檢測單元結凍,可加裝伴熱套,保持管路溫度在5℃以上。 突發故障時的處理需謹慎。若儀器顯示“超量程”報警,先檢查水樣是否異常(如突然混入高硬度工業廢水),而非立即拆解設備??上惹袚Q至手動進樣模式,注入已知濃度的標準液,判斷是水樣問題還是儀器故障。若確認傳感器故障,需佩戴防靜電手環進行更換,防止靜電損壞電路元件。 長期停用前的保養不可忽視。關閉儀器后,需用去離子水連續沖洗檢測系統30分鐘,徹底清除殘留鈣鎂離子;傳感器需浸泡在專用保護液(如3mol/L氯化鉀溶液)中,避免電極干涸;最后切斷電源,覆蓋防塵罩,在干燥通風處存放,每2周通電開機一次,防止電容元件老化。 五、結語 在線水硬度檢測儀的維護保養需兼顧“防”與“修”:通過定期清潔、校準預防故障,借助規范操作減少人為損傷。只有將維護細節融入日常管理,才能確保儀器長期保持±2%以內的檢測精度,為水質調控提供可靠數據支持,避免因硬度超標引發管道結垢、設備腐蝕等問題。
|